欢迎访问中船海装风电有限公司官网
首页>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景峡南风电场:“海装造”转出戈壁好项目

景峡南风电场:“海装造”转出戈壁好项目

2018年,总装机规模为60万千瓦的国华景峡南风电场的发电量再超预期,全年累计发电13.32亿千瓦时,较上一年增长23.2%,高出年度目标3.32亿千瓦时,这是《风能》杂志记者在组织“最美风电场”活动媒体报道团走访一线时了解到的信息。自投运以来,该项目连创佳绩,成为弃风限电背景下“三北”地区风电高质量开发的样本。

 

一座风电场,两大央企,300台机组,让曾经荒芜的广袤戈壁滩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原本被视为毫无价值而白白浪费的风能在叶片的缓缓转动中“脱胎换骨”,成为千家万户的绿色电力之源。



单期最大项目的速度

春节后的新疆哈密依然天寒地冻,风吹得衣服猎猎作响,提示报道团一行已经踏上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市区驱车沿西南方向行驶,在连霍高速(G30国道)两侧的戈壁滩上能够看到众多风电机组迎风转动,这里便是国华景峡南风电场的场址区。

 

资料显示,风电场的业主为国华(哈密)新能源有限公司,隶属于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下称“国华投资公司”)。项目装机规模为60万千瓦,采用300台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装”)生产的HZ111/2000L型风电机组,于201610月完成吊装,同年12月全场并网发电。



国华(哈密)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忠在接受《风能》杂志记者采访时透露,这座风电场创造了当时行业以及业主的多项纪录,不仅成为国内单期规模最大的陆上风电项目,还是国华投资公司一次性建成单体容量最大、占地面积最广(180平方千米)、配套220千伏汇集站容量最大、110千伏升压站容量最大、35千伏集电线路最长、场内道路最长的风电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61212日至同年1224日,300台机组的调试全部完毕,仅用时13天,将业内的调试效率提到新高度。

 

重庆海装风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新疆事业部客户经理练冬指出,如此高效,离不开“人机料法环”的五大保障,即优秀的团队、可靠的机组、完备的物资、规范的标准以及以远程专家系统为代表的全流程技术支持保障。

 

他清晰记得,调试结束的当天是平安夜,“我们开庆功大会时碰到下大雪,之前天气一直很好。可以说,进展顺利是‘天时’与‘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离不开业主、核心供应商等的密切配合。”

 

“在这次调试中,中国海装的项目团队以快速、高效、稳定的调试成果充分展现自身的过硬业务素养和优秀服务水平。”陈国忠不禁为合作伙伴点赞。

 

运营期,国华景峡南风电场的发电量保持稳步提升。2018年,在新疆地区平均弃风率达到20%的情况下,面对6.13/秒的年平均风速,300台机组全年发电量达13.32亿千瓦时,年利用小时数为2220小时。

 

陈国忠认为,风电场运行表现之所以较好,除了它作为天中直流疆电外送配套新能源项目,电力消纳相对较有保障这个先天优势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精选设备、狠抓细节、安全至上、团队协作以及科技提效。”



严把前期关创高效益

出生决定一生,细节关乎成败,风电项目开发同样遵循这些规律。



陈国忠在与记者交谈时说,大型风电场的选址十分复杂。以国华景峡南风电场为例,仅场内检修道路的长度就接近70千米。风能资源评估需要特别精细,否则细微的误差经微观选址放大,会对实际发电量造成显著影响。“前期设计阶段还应特别关注集电线路和检修道路的优化。”



针对这种情况,在运用软件反复模拟确定初步方案的基础上,业主联合设计单位、整机商对机位点逐一进行实地踏勘,进一步调整初步方案。



进入施工期,国华投资公司基于“基建为生产,生产为经营,基建与生产不分家”的原则,严格管控质量。期间,由生产和基建方面的人员长住现场,跟踪服务,把控好质量关。



作为整机供应商,中国海装深度参与其中,并全面负责设备调试。13天完成300台机组的调试任务,是至高荣誉,更是巨大挑战。



“机组吊装始于2015年,但直到2016年年底才启动调试,设备闲置这么久,零部件可能受损,调试必须做得更加细致。”练冬说。



为此,中国海装确定了“保质量”的原则,前期制定周密的方案,调试时予以严格执行。每天晚上召开总结会,由各组汇报自己遇到的特殊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此外,还建立了多层防范体系,将责任落实到组,除了自我抽查,业主也参与监督,及时指出问题,加以改正。



“当时实行责任制,机组出了问题,是谁负责的,谁就必须去解决。”练冬笑着说,“由于要在完成每日常规任务之外加班处理遗留问题,再加上是‘裸爬’,大家都不想多次上塔,所以会努力一次性把事情做好。”



当然,谈及调试效率,机组性能绝对是不容忽略的一个影响因素,它同时直接决定项目的实际收益。



在国华景峡南风电场,3002兆瓦机型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年平均可利用率达99.54%



据悉,早在2007年,中国海装即向市场推出2.0MW机组,相继形成H87-2MWH93-2MWH102-2MWH111-2MW以及H12X-2MW等系列机型,属于该公司成熟的主力机型之一。它是按照中国风能资源情况设计的兆瓦级大功率风电机组,可适用于积雪、结冰、沙尘和低浓度盐雾等恶劣环境。


 

值得强调的是,这款机型在接入电网系统时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20189月,在位于哈密的三塘湖风电场,同样是中国海装的2兆瓦风电机组全部抵挡住地区电网的次同步振荡“袭击”,标志着其全面掌握抑制电网振荡的技术。

 

实际上,数年前,中国海装就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通过搭建分析模型、优化机组关键参数、修正机组特性阻抗、改变相交点机组相位等手段,经过大量试验,最终找到变频器导致机组阻抗在呈现容性特性时的准确频率,分析出该容性特性与电网的感性特性发生振荡时,风电机组的电网电压。

 

“它属于行业性难题,而我们的机组在2017年的一次与电网次同步振荡现象的偶然对抗中,全面抑制振荡,实现持续稳定发电。”练冬指出。


这些技术储备和经验积累为中国海装进一步开拓“三北”市场奠定坚实基础。日前,这家企业推出的3.X兆瓦系列陆上风电机组,成功中标国电投乌兰察布600万千瓦项目。该产品在三类风资源区,年利用小时数就可突破3000小时。

 

聚焦安全确保零事故

风电项目吊装、调试与运维往往属于高空作业,并且牵涉众多电气设备以及大型机械设备,安全是一根需要时刻绷紧的弦。



据了解,业主不仅在风电场设有安全环保部门,配备专职安全员,还制定了覆盖日常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安防措施。



在现场走访时,变电站围墙外的一间小房间引起记者的注意。据陈国忠介绍,这是经过改造用于放置日常所用煤气罐的场所,里面加装了泄漏检测、排风装置。

 

类似措施在国华景峡南风电场比比皆是。比如,为了防止风电机组出现安全故障,业主还购入投掷式灭火弹。

 

“从消防器材到员工的劳动保障,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陈国忠指出。

 

事实上,这种高度重安全的理念自项目动工之日起就一以贯之。在吊装和调试环节,中国海装将“保安全”明确为核心原则。一方面,强化设备管理,要求所有车辆必须停放在塔筒50米以外的区域。另一方面,人员上机操作前,需要熟悉各类危险源,并由组长监督全队的作业安全。同时,每天召开早晚会,早上强调安全隐患,晚上进行总结与学习。

 

进入运营期,安全就成为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练冬告诉记者,除了每日和每周的例会,现场团队还会组织月度、季度、年度会议,对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公布注意事项,辨识危险源。



“每周三晚上,我们新疆事业部都以远程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由所属20多个项目的负责人汇报一周安全情况,包括出现的问题以及安全隐患、排查情况,通报未遂事故、项目整改情况,便于项目团队之间互相学习,避免发生类似问题。”他补充道。



要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自然少不了培训,业主和中国海装均在积极开展这项工作,核心举措是邀请安监局等安全机构的负责人为管理层、现场人员举办安全讲座。

 

培训还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载体。每年,国华投资公司都组织自己的团队在现场或者到重庆接受中国海装的培训,内容涉及机组构造、运维以及安全等知识。

 

“在安全方面,我们做到了工作前有培训,工作中有监督,工作后有总结,为确保‘零事故’奠定坚实基础。”练冬表示。

 

他透露,目前国华景峡南风电场正在推进标准化工作,旨在通过完善部件和线缆标识、优化布线等,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科技让运维更加高效

在运维环节,伴随大数据技术和先进装备的广泛应用,科技提效已经成为各大风电企业努力的方向,国华投资公司也不例外。

 

在国华景峡南风电场办公区二楼的集控中心,一块大电子屏上滚动显示着机组的实时信息,几名工作人员坐在对面的办公桌前,紧盯电脑屏幕,不时用通信设备与现场人员沟通。该中心是国华投资公司专门为其新疆地区的新能源业务板块打造的,管理着总装机容量超过140万千瓦的风电和光伏发电资产。

 

陈国忠告诉记者,这套系统广泛采集机组关键指标的测量值和信号值,以及视频图像信息,结合大数据算法与状态模型,实现对设备实时性能的快速诊断,并对可能发生的故障提前预警,为合理制定检修计划提供依据。同时,它还具有风功率预测功能,能够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风速、发电量等,从而提高新能源的并网友好性。

 

在该系统中,除了传感器、摄像头,无人机也是重要的数据采集源。目前,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国华景峡南风电场的输电线路和叶片巡检,图像信息则回传至集控中心,由专业人员展开分析。

 

“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仍需要在电池续航、网络覆盖等方面取得突破。”陈国忠说。

 

而在此前,中国海装推出了自主研发的LiGa大数据平台,国华景峡南风电场也接入其中。它可以对机组运行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场群运行优化、机组健康管理、智能运维等多种智能化操作。现场人员通过手机客户端就能够接收工作计划,上面详细列明工作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信息。

 

“依托这些平台以及一整套管理机制,现在运维工作已经步入正轨。”练冬表示,“由于业主计划将出质保后的机组维护仍交由中国海装负责,当下,我们正在制定全生命周期的运维方案,持续细化现有措施,引入更多的技术手段提升运维效率。”